中新网上海11月17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29日获悉,由中国侨益保护研究基地主办的第二届涉侨国际法律服务会议(简称:会议)在华东政法大学(简称:华政)举行。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危浪平认为,加强侨益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
华东政法大学涉外法治学院副研究员陈波指出,需强化侨益保护的顶层设计,在法律查明、争端解决、服务网络构建等方面提升能力,同时推动高校、实务部门、侨团组织协同,形成侨益保护合力。中国侨联权益保障部副部长徐友佳(主持工作)希望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各类涉侨矛盾纠纷的能力和水平,发挥高校学术优势,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据悉,会议以“聚焦侨益保护 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核心主题,来自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侨联、多地法院、侨联组织、高校的嘉宾齐聚一堂展开多维度、深层次的研讨。他们对侨益保护与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侨益保护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讨论。危浪平阐述了加强侨益司法保护工作对于促进涉外法治建设、国际友好关系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可以更好发挥侨胞优势和特点,在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更大作用。
上海市侨联副主席姜颖介绍,2025年,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与上海市侨联联合印发相关通知,通过建立多元纠纷服务站、举办“企业出海”合规研讨会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持续优化涉侨法律服务。此外,上海还创新推出了“‘一带一路’涉外涉侨法律服务清单”,启动了第五届高端经贸法人才基地项目。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高佳运分享了上海法院在侨益司法保护方面的探索。据悉,上海法院系统致力健全侨益司法保护的合作网络;通过明确涉侨案件识别标准,在立案伊始即实现精准分流;同时,设立诉调对接中心和专项合议庭,创新推行“法护侨益驿站”模式,引入特约调解员;在源头治理与诉讼服务方面,通过司法建议、设立绿色通道、外语服务窗口及推广全流程线上诉讼,构建了全方位护侨体系。
江苏省南通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蔡宏伟介绍,南通侨联构建了“法侨协作+检侨联动”的立体化协同机制,有效整合司法、检察、仲裁、公证、律协资源。据悉,南通通过搭建律协、仲裁、公证、资产四大合作平台,并设立海外远程服务点,为侨胞提供股权、继承等多元化解决方案。其建立的县市区信息联系点网络和“法律进侨企”活动,将服务触角深入基层。南通还深化“检侨联动”,设立近30处检侨办公室与驿站,推出十条举措,并聘任侨胞担任特约检察官助理,形成了外部监督与内部协作的良性互动。(完)
相关报道
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
- 1团结亚裔反仇恨 纽约亚裔传统文化游行筹备工作启动32048
- 2打造全球消费精品展示交易平台——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将在海口举办26909
- 3第三十二届“时报金犊奖”全球校园创意分享会在内蒙古举办25933
- 4打游戏可考级?有成绩门槛20465
- 5香港企业家走进上海杨浦:“点赞”沪港合作根基稳固19748
- 6第38届“上海之春”闭幕 “春天的音符”在申城回荡17287
- 7应对“乙类乙管”后首个清明节 多地出招儿应对祭扫高峰14523
- 8“中国好人”带领民企跨越发展:“既低头拉车,又抬头看路”13011
- 9俄罗斯任本月安理会轮值主席国,泽连斯基冲俄攻击12074
- 10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肖千接受澳媒专访阐述中澳关系12045






